临沂第三中学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发展 > 学生习作 >
花落人亡 红楼梦断
添加时间:2016-05-26 18:01:17         编辑:赵昌廷

临沂三中  20152    刘梦瑶

花落人亡 红楼梦断

——读《红楼梦》有感

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初读红楼,年纪尚小,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拖拉许久才勉强看完。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人厌烦。还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甚至给我的一种明了的感觉是:纸上白话,浪费资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读红楼,我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苦。红楼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地方?人物,诗词还是内容?我想应该是结局吧。我并不是嘲笑它的结局有多么悲观,我只是觉得让受苦的人升天,让可恨的人出家,让可恶的人惨败,结局不错,真的不错。当然,如果没有曹老先生的煞费苦心,续者高鄂的精妙构思,这也不会被人们百般咀嚼,谈论至今,更何况还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了。

在《红楼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了。黛玉卓尔不群,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至始至终执着着她的清纯可人。不仅有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怜的画意,还有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犹如天仙般的佳人,又有何人才能与之相配?其实不用问也知道,非宝玉不二,宝玉说不得笨,说不得蠢,说不得聪明,说不得庸俗,只是喜欢标新立异——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在当时的社会,这种人无疑是痴儿一个,就算在现在,又有几人能懂他?可是黛玉懂他,例如“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就是极好的说明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为黛玉倾心,两人痴恋的缘故。他俩执着的爱恋之情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槽粕与制度,导致黛玉内心的情感无法宣泄,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

说完了木石前盟,就不得不提金玉良缘了。我们的“宝二奶奶”薛宝钗是个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的名门小姐,当时寄人篱下的黛玉和她是不能相比的。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色,否则就是不尊重。她可算是当时封建腐朽社会理念下所要求的万千女性的化身,是个符合当时标准的完美女性。其实她也很可悲,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被当时的封建制度所压抑着,并不自由。就连宝玉走失后,全家人心中都悲痛万分,她当然也不例外,却还要不失端庄贤淑的去安慰贾母,这样的女子是可敬可爱,也是可怜的。

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红楼梦》正是符合了这一点。我认为红楼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最终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结尾中可算是标新立异。当初繁荣昌盛、富可敌国的贾府到头来终究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这书也让我想了很多,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依稀的月色消融,也带去了往日的眷恋和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惋惜和遗憾……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上一篇: 歌颂青春
下一篇: 品读古典
版权所有:临沂市第三中学                  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路98号                  电话:(0539)8296581
鲁ICP备11030767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128753号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文明创建
党团工作
教学纵横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部门工作
校园安全
家校互联
花落人亡 红楼梦断
添加时间:2016-05-26 18:01:17         编辑:赵昌廷

临沂三中  20152    刘梦瑶

花落人亡 红楼梦断

——读《红楼梦》有感

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又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得一朵奇葩。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并且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以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长卷。

初读红楼,年纪尚小,读不出其中的韵味,拖拉许久才勉强看完。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人厌烦。还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甚至给我的一种明了的感觉是:纸上白话,浪费资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重读红楼,我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苦。红楼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地方?人物,诗词还是内容?我想应该是结局吧。我并不是嘲笑它的结局有多么悲观,我只是觉得让受苦的人升天,让可恨的人出家,让可恶的人惨败,结局不错,真的不错。当然,如果没有曹老先生的煞费苦心,续者高鄂的精妙构思,这也不会被人们百般咀嚼,谈论至今,更何况还被列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了。

在《红楼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了。黛玉卓尔不群,犹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至始至终执着着她的清纯可人。不仅有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怜的画意,还有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犹如天仙般的佳人,又有何人才能与之相配?其实不用问也知道,非宝玉不二,宝玉说不得笨,说不得蠢,说不得聪明,说不得庸俗,只是喜欢标新立异——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在当时的社会,这种人无疑是痴儿一个,就算在现在,又有几人能懂他?可是黛玉懂他,例如“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账话”就是极好的说明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为黛玉倾心,两人痴恋的缘故。他俩执着的爱恋之情是妇孺皆知的,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思想槽粕与制度,导致黛玉内心的情感无法宣泄,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悲惨的结局。

说完了木石前盟,就不得不提金玉良缘了。我们的“宝二奶奶”薛宝钗是个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的名门小姐,当时寄人篱下的黛玉和她是不能相比的。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色,否则就是不尊重。她可算是当时封建腐朽社会理念下所要求的万千女性的化身,是个符合当时标准的完美女性。其实她也很可悲,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被当时的封建制度所压抑着,并不自由。就连宝玉走失后,全家人心中都悲痛万分,她当然也不例外,却还要不失端庄贤淑的去安慰贾母,这样的女子是可敬可爱,也是可怜的。

莎士比亚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红楼梦》正是符合了这一点。我认为红楼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最终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的结尾中可算是标新立异。当初繁荣昌盛、富可敌国的贾府到头来终究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这书也让我想了很多,真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依稀的月色消融,也带去了往日的眷恋和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惋惜和遗憾……

看红楼,含笑的悲剧。

 

上一篇: 歌颂青春
下一篇: 品读古典
版权所有:临沂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路98号     电话:(0539)829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