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第三中学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纵横 > 学科教研 > 语文 >
规范用字,从街头广告做起
添加时间:2013-12-21 11:37:18         编辑:admin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稍一细心就会注意到,现今一些中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极为严重,特别是热衷将街头的一些“广告用语”当成流行的“成语”去记忆。我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误写误用“有口皆杯、默默无蚊、一明惊人、随心所浴、鸡不可失、乐在骑中、有痔不在年高”等“成语”已非个别。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些孩子在回答老师时还振振有词:广告上都是这样写的!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哭笑不得。
广告的传播常常是出奇制胜的。因此,在广告制作中,人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运用上,使之达到夺人耳目的效果。在广告词中恰当的运用谐音手段,利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材料,构成一种音趣,从而突出产品的名称、特点和功能,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可以给人们留下了无比绚丽的想象空间,强化了广告词的艺术魅力。富有个性特色,体现了商品的亲和力,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丰富了广告用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
1.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 
“白手起家”的“白手”原义是指“空手”,而这里借用“白”来为白色的石灰做广告,很是巧妙。 
2.自讨苦吃——某中药店广告 
这个成语本义是指“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对于作为医药界中独具特色的中药,历来就有“中药治本”、“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所以有病就应该用好中药医治,好的中药是苦的,但是病可以根治,只要有疗效,病人当然愿意“自讨苦吃”。 
3.当之无愧——某典当行广告 
“当之无愧”的“当”读音为dānɡ,意思是承受,整个成语表示担当得起某种荣誉或者称号;而此处的“当”变化为 dànɡ,意思是指用东西作抵押来向当铺借钱,是“当铺”的“当”。借用读音的差异,使得一词多义,这样利用成语中某些字词读音上的差异来制作广告的方法也值得肯定。
……
谐音广告遵循了幽默风趣的原则,没有使文字失去原本的韵味,使文字的意义和广告的宣传效果相得益彰。但是有些商家在制作广告时,津津乐道的搞“创意”,在诱人眼球、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也引发了语言使用的混乱,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误导很深。从孩子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广告词篡改成语会造成孩子成语认识上的误导和混乱,不利于孩子的成语积累和学习。
现在有的广告让其文字失去色彩,甚至带上一种恶俗的调子。下面举例如下:
1.“天尝地酒”。
“尝”谐“长”,“酒”谐“久”。“天尝地酒”到底是什么意味?容易让孩子们在看广告之后学会写错别字,破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2.一家服装店将成语“依依不舍”的“依”改成了“衣服”的“衣”。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褒贬不明,有些令人费解。
3.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用于表现事情的紧迫性, “刻”是重点,把“刻”改了,其成语的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此谐音的使用有歧义,是想咳嗽就咳,还是赶紧治疗咳嗽呢?这样的谐音意义就不大了。
……
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几乎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谐音字广告,往往会对未成年儿童造成危害,混淆他们的视听,让他们难辨真假,使未成年人对于成语和词语的理解发生错乱。这些广告语有创意的成分,但这种随意改动,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语法习惯,这些“歪招怪词”,虽然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却有悖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容易造成孩子们使用词语的混乱,和我们提倡的“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社会文明不和谐。
我们要学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使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规范用字,让我们先从街头广告做起。
版权所有:临沂市第三中学                  地址: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路98号                  电话:(0539)8296581
鲁ICP备11030767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128753号
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文明创建
党团工作
教学纵横
教师发展
学生发展
部门工作
校园安全
家校互联
规范用字,从街头广告做起
添加时间:2013-12-21 11:37:18         编辑:admin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稍一细心就会注意到,现今一些中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极为严重,特别是热衷将街头的一些“广告用语”当成流行的“成语”去记忆。我在检查学生作业时发现,误写误用“有口皆杯、默默无蚊、一明惊人、随心所浴、鸡不可失、乐在骑中、有痔不在年高”等“成语”已非个别。更让人震惊的是,一些孩子在回答老师时还振振有词:广告上都是这样写的!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哭笑不得。
广告的传播常常是出奇制胜的。因此,在广告制作中,人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运用上,使之达到夺人耳目的效果。在广告词中恰当的运用谐音手段,利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材料,构成一种音趣,从而突出产品的名称、特点和功能,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可以给人们留下了无比绚丽的想象空间,强化了广告词的艺术魅力。富有个性特色,体现了商品的亲和力,拉近了顾客与商家的距离,丰富了广告用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例如:
1.白手起家——某石灰厂广告 
“白手起家”的“白手”原义是指“空手”,而这里借用“白”来为白色的石灰做广告,很是巧妙。 
2.自讨苦吃——某中药店广告 
这个成语本义是指“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对于作为医药界中独具特色的中药,历来就有“中药治本”、“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所以有病就应该用好中药医治,好的中药是苦的,但是病可以根治,只要有疗效,病人当然愿意“自讨苦吃”。 
3.当之无愧——某典当行广告 
“当之无愧”的“当”读音为dānɡ,意思是承受,整个成语表示担当得起某种荣誉或者称号;而此处的“当”变化为 dànɡ,意思是指用东西作抵押来向当铺借钱,是“当铺”的“当”。借用读音的差异,使得一词多义,这样利用成语中某些字词读音上的差异来制作广告的方法也值得肯定。
……
谐音广告遵循了幽默风趣的原则,没有使文字失去原本的韵味,使文字的意义和广告的宣传效果相得益彰。但是有些商家在制作广告时,津津乐道的搞“创意”,在诱人眼球、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也引发了语言使用的混乱,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误导很深。从孩子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广告词篡改成语会造成孩子成语认识上的误导和混乱,不利于孩子的成语积累和学习。
现在有的广告让其文字失去色彩,甚至带上一种恶俗的调子。下面举例如下:
1.“天尝地酒”。
“尝”谐“长”,“酒”谐“久”。“天尝地酒”到底是什么意味?容易让孩子们在看广告之后学会写错别字,破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2.一家服装店将成语“依依不舍”的“依”改成了“衣服”的“衣”。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褒贬不明,有些令人费解。
3.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
“刻不容缓”用于表现事情的紧迫性, “刻”是重点,把“刻”改了,其成语的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而且此谐音的使用有歧义,是想咳嗽就咳,还是赶紧治疗咳嗽呢?这样的谐音意义就不大了。
……
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几乎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谐音字广告,往往会对未成年儿童造成危害,混淆他们的视听,让他们难辨真假,使未成年人对于成语和词语的理解发生错乱。这些广告语有创意的成分,但这种随意改动,不符合大多数人的语法习惯,这些“歪招怪词”,虽然能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但却有悖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容易造成孩子们使用词语的混乱,和我们提倡的“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社会文明不和谐。
我们要学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充分尊重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使语言健康文明的发展。规范用字,让我们先从街头广告做起。
版权所有:临沂第三中学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路98号     电话:(0539)8296581